集团主页 集团首页 关于我们 教学改革 党的建设 科学研究 青马工程 政策文件 名人录
  当前位置:必赢唯一官方网站>> 思政课教研部 >> 教学改革 >> 正文
  今天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标准
 
发布时间:2014-12-30   浏览次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标准

2013 年修订)

课程代码: 04033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总学时:54 第一学期36 第二学期18

学 分:3 第一学期2 第二学期1

先修课程:(无)

第一部分 前言

一、 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中宣部、教育部确立的,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是高校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它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和法制观教育为主体,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法纪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法纪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为了充分体现上述教学理念,课程标准按以下思路进行设计。把课程设计为课堂教学模块和实践模块。

课堂教学模块:围绕将高职大学生培养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的,以发展高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为载体,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科学发展观和职业素养的新一代人才为教学目标。通过专门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自觉完成由高中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转变,主动面对与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等人生

发展动力方面的思想问题,积极审视传统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协调社会生活的重要道德问题,自觉践行我国法律规范。整个课堂教学围绕学生人生发展规划和社会生活适应的几方面重大问题展开,形成相对系统的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模块:把校内实践活动与校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它们既让学生参加了社会锻炼,又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深入培养学生道德意识,提高学生道德认知和评判能力,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紧密联系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一系列人生课题,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二、分类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师坚定的政治信仰、饱满的敬业精神、生动的教学语言、严密透彻的说理、丰富的感情投入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增强本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听、愿意学,主动问、主动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增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的决心和信心,积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方法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观、法制观,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认识当前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时代对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制观念和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通过实践教学,促使学生把学习科学理论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逐步成为能自我提高修养、能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的独立主体,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真正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能力:

通过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到自身的时代特点,促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自觉培养良好的学风,认清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的目标。通过对学生的道德和法律规范的教育,使学生明确作为社会公民,努力践行社会主义的道德,遵守法律规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灵活机动而又多样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对学生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引导大学生完善四种认识,即:认识社会、认识高校、认识职业和认识自己;学会四种技能,即: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提高各种素养,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社会的有用之才。

第三部分 课程教学内容标准

教学单元: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目标:

通过绪论的学习,帮助大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新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确立成才目标;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内容及学习方法,激发起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内容标准:

1)了解大学生活特点,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2)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目标;

3)了解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把握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内涵。

3)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明确这门课程的性质以及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重点:

1.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书中的地位。

2.深刻认识本课程的性质及其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难点: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教学单元: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的问题。

内容标准:

1)明确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2)认识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3)理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的科学依据;

(4) 明确如何确立和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

重点: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难点: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教学单元: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做一个坚定的爱国者。

内容标准:

1)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2)明确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3)了解和把握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4) 明确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5) 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6) 懂得怎样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重点: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2.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3.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难点: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教学单元: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以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背景,帮助大学生较为系统的了解和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为科学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为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内容标准:

1)了解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为科学正确地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2)树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观,自觉的以正确的人生观指导生活实践,根据正确的价值标准确立人生目的,努力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3)掌握如何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促进四个方面(自我身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重点:

1.理解“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

2.对人生价值标准及其评价的认识。

难点:

对人生价值标准及其评价的认识。

教学单元: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自觉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内容标准:

(1)了解道德的含义及其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意义,

(2)了解并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3)明确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主要内容,掌握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核心和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内涵。

(4)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重点:

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难点:

如何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学单元: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明确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掌握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 了解法律的词源、一般含义和历史发展。

2) 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3) 掌握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4) 明确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5)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和构成。

重点: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难点: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教学单元: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内容标准:

1)了解法治、人治、法制、德治的区别。

2)了解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大意义,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3)明确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培养法治思维方式。

4)了解法律权威的意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重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

难点: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

教学单元: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掌握职业生活中和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

内容标准:

1)了解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与有关法律。

2)掌握掌握职业生活中和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3)了解个人品德及其作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

重点: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难点:恋爱、婚姻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课程作业:每个教学单元结束时可以布置一次作业,作业选题可参考教材上的思考题

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建议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建议

教学单元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践课 其他 合计

绪论 5 0 1 0 0 6

第一章 5 0 1 0 0 6

第二章 5 0 1 0 0 6

第三章 5 0 1 0 0 6

第四章 6 0 0 2 0 8

第五章 7 0 1 0 0 8

第六章 5 0 1 0 0 6

第七章 2 0 0 2 0 4

期末复习考试 0 0 0 0 4 4

合计 40 0 6 4 4 54

备注 复习考试4个学时;课程全部总学时为50454学时;若遇见放假、实训等特殊情况,授课内容和进度则作出相应调整

二、教学建议

(一)在教学模式上,强调“理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素质”。构建——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元教学方式兼顾,校内实践与社会实践兼顾,基本素养与职业素质兼顾——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二)在教学组织上,本门课程在学院教务处和思政教研部统一组织下实施教学,在教研室主任的领导下,成立教学小组,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

1.备课:任课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大纲要求,针对学生情况,认真备课,做好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分清主次,区别难易,合理分配。根据情况组织集体备课和试讲。

2.课堂讲课:讲课按章节进行。讲课时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理论联系实际,适当进行典型案例分析。讲课内容要新而精,特别是要反映当前学生们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3.实践活动: 课内实践活动采用讨论、辩论、看相关影片和视频,写观后感等,课外实践可利用双休日或假期 组织参观考察、公益活动、义务劳动、暑期社会实践、社会调研、旁听法庭审理等。

4.自学与辅导: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学习相关文献、资料。

5.考查和总结:平时考查和期末考相结合,理论考查和实践考查相结合,理论成绩和实际品行相结合。考试评卷后及时对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考核试卷、考核成绩等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情感交流,使学生由“知”向“行”的转化。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做到“三贴近”:贴近专业,为专业建设服务;贴近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贴近社会,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以职业特色为中心,实现从一般大学要求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转化。

(四)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

(五)在教学手段上,本课程课堂教学采用全程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考核评价建议

本课程为考查科目,最终采用百分制计算总成绩。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大部分构成。在平时成绩中,作业占25%;课堂笔记占15%;课堂考勤占15%;课堂讨论或提问等互动情况占15%;日常操行成绩占30%(日常操行内容包括遵守校纪、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社会工作等,日常操行评定成绩由辅导员在期末提供)。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7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以试卷的形式进行笔试)

四、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选用与编写建议

本课程使用教材:《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

主要教学参考书:

[1] 刘书林,《“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2

[2] 戴艳军、杨慧民,《“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2

[3]陈勇,《“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疑难问题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2

五、 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1.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购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件一至两套,这些扩充性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以及教师自行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经典著作及重要文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毛泽东文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报告和历届政府工作报告以及相关的法律文献和专著等。

3.相关影视和理论资料:《走近毛泽东》、《邓小平》、《目击中国50年》、《走进新时代》《复兴之路》、《我的长征》、《走向和谐》、《新时期的旗帜》、《世纪伟人毛泽东》、《人间正道——“发展才是硬道理”纵横谈》、《思想解放实录——1978年以来三次思想解放的真实记录》、《中国统一之路》、《改革开放30年》、《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书籍,以及有关录像视频等。

4.网上资源库:建立了为拓展课程教学内容的网上资源库,旨在帮助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随时登陆进行学习,主要有:励志网站;品味人生网站;人生广角网站(有视频在线播放)心灵港湾网站等等。

5.加强实体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发动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有效资源,如: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以及各种形式的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通过多种多样的观察与学习、交流与实践,把所学的理论与现实社会更好的结合,

从而达到真正的学习效果。

第五部分 附录(黑体,3)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

课程标准修订人:王加昌、郑洁

审核:吴子明、褚智江

修订日期:2013830

 
     
 
上一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简介
下一篇>>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关于印发《2014年下半年高校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的通知
 
[打印]   [关闭本窗口]

 

 
 
电话:0598-8299081  E-mail:szkjyb@smykzy.com 邮编:365000
bwin·必赢(中国)唯一官方网站|欧洲杯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建议浏览环境:IE10.0以上版本,1280×960分辨率或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