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修订版)
课程代码: 10025
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类型: 公共必修课
总 学 时:72 讲课学时:58 实践学时:14
学 分: 4 开课学期: 2
先修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党的十八大的精神而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学分最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该课程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知识的主渠道。承担着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大学生讲实话,办实事,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求真务实精神;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增强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自觉性等重要功能。
二、课程基本理念
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1、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具有“三爱”(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品质和“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素质公民。
2、通过学生的独立学习、思考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逐步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
1、力求科学性和可行性的统一。因材施教,遵循政治思想素质形成的规律性。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懂得为什么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为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突出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以培养完整的社会人而非片面的职业人为目标。理论联系实际,保持与学生的思想沟通。联系世情、国情、省情、市情、县情,深入社会实践,在岗位见习、实习、顶岗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体验之中,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3、突出可持续发展能力。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在长期的自我教育实践与体验中,学会“四自”(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转化能力和素质。
4、以育人为宗旨。塑造灵魂、坚定方向、培育道德和健全人格的综合性的育人教育,把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帮助学生进行价值理性与意义世界的构建,塑造政治理想、价值目标和道德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程建设目标,是要使该课程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一门优秀课程。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理论精髓。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使学生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真正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使学生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的科学道理。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分类目标
根据我院人才培养方案和用人单位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及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文化素质、扎实的专业素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结合高职学生特点,本门课程教学要达到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态度目标或情感目标)在内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懂得为什么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为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指明方向,进而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2、能力目标:
通过认识与实践、理论与实际、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政治理论知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当代国际国内形势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水平和政策认知水平,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和挑战能力。
3、素质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结合我院的办学定位:“立足三明,面向海西,服务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把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等寓于教学全过程。
第三部分 课程教学内容标准
教学单元: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知识认知
(1)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发展进程。
(2)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指导作用及内在联系。
(3)掌握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4)正确理解和把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培养实事求是的人生价值观。
思想素质
使大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树立勇于走自己的路的民族自信心。
实践能力
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科学发展观和群众路线教育的实践者。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知识认知
(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
(2)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内容。
(3)掌握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经验。
思想素质
明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原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道路的信念。学习无数仁人志士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主义精神。
实践能力
深刻认识党的建设的重要性,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能力。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知识认知
(1)了解我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
(2)理解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3)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4)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重大意义。
思想素质
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的人生理想。
实践能力
从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式,学会认真、细致和逐步推进的工作原则和方法。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知识认知
(1)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2)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思想素质
使学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所取得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而明白,没有当初的初步探索就没有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与教训。
实践能力
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过程中,学会任何事情并非一触可就,一劳永逸。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知识认知
(1)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主要特征。
(2)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思想素质
发扬党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实践能力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坚持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知识认知
(1)充分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
(2)掌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3)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思想素质
为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而努力学习。
实践能力
提高用“三个有利于”标准来衡量具体工作的成败的得失的能力。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知识认知
(1)了解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2)理解我党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
(3)掌握改革开放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思想素质
通过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对中国改革开放理论和实践的自豪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实践能力
培养用“三个有利于”标准去判断改革和一切是非得失的能力。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知识认知
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基本内容
思想素质
树立自觉参与建设实践,强化生态文明理念。
实践能力
培养发展经济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法治意识,增强依法办事依法治国的实践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自学能力;树立和谐意识,提高建设和谐建设的参与能力;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提高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求真务实的能力。
第九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知识认知
(1)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的内容和重大意义。
(3)掌握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思想素质
关心海峡两岸局势,为海西经济区经济和社会建设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推动闽台、明台关系向前发展。
实践能力
培养同心同德、维护统一、顾全大局的互助合作精神。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知识认知
(1)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了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3)掌握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内容和重要意义。
思想素质
树立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努力的思想。
实践能力
提高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带来机遇和挑战的能力。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知识认知
(1)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2)认识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3)掌握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4)了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思想素质
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实践能力
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为祖国建设有用之材。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知识认知
(1)认识中国共产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领导核心地位的历史必然性。
(2)掌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意义。
思想素质
树立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坚定理念。
实践能力
以实际行动拥护党的领导地位,拥护党所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实际行动做一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建议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建议
序号 |
章节教学内容 |
学时分配 |
理论 |
实践 |
合计 |
1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
6 |
2 |
8 |
2 |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5 |
1 |
6 |
3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 , 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center;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l: 14pt">5
|
1 |
6 |
4 |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4 |
1 |
5 |
5 |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
4 |
1 |
5 |
6 |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
5 |
1 |
6 |
7 |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
5 |
1 |
6 |
8 |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总布局 |
9 |
1 |
10 |
9 |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
3 |
1 |
4 |
10 |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
4 |
1 |
5 |
11 |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
5 |
2 |
7 |
12 |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
3 |
1 |
4 |
合计 |
|
58 |
14 |
72 |
二、教学建议
(一)教学章节基本内容要求、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基本内容要求: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第四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教学难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课时安排] 理论课:6课时 活动课:2课时 播放《建党伟业》、《旗帜》讨论交流。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基本内容要求: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教学重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教学难点]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课时安排] 理论课:5课时 活动课:1课时,播放相关视频或其他。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基本内容要求: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教学难点]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必然性。
[课时安排] 理论课:5课时 活动课:1课时,播放“三大改造”相关视频或其他。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基本内容要求: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课时安排] 理论课:4课时 活动课:1课时。播放相关视频或其他。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基本内容要求: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课时安排] 理论课:4课时 活动课:1课时。播放相关视频或其他。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基本内容要求: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三、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涵;中国梦的由来及实现路径。
[教学难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课时安排] 理论课:5课时 活动课:1课时,播放“中国梦”相关视频、组织研讨或其他。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基本内容要求: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型经济水平
[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教学难点]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课时安排] 理论课:5课时 活动课:1课时 实践参观 、播放相关视频或其他。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基本内容要求: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推行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4、保障和改善民生。5、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教学难点] 1、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社会治理及创新社会治理体制。5、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课时安排] 理论课:9课时 活动课:1 课时 研讨交流、播放相关视频或其他。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基本内容要求: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发展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的工作方针
[教学重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新形势下闽台、明台交流的新举措。
[课时安排] 理论课:3课时 活动课:1课时 讨论 、播放相关视频或其他。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基本内容要求: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节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二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
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三、实施互利共嬴的开放战略
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教学重点] 1、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1、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2、实施互利共嬴的开放战略。3、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课时安排] 理论课:4 课时 活动课:1课时。播放相关视频或其他。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基本内容要求: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二、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第四节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二、建立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三、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
[教学重点] 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3、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教学难点] 1、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3、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
[课时安排] 理论课:5课时 活动课:1课时 参观、播放相关视频或其他。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基本内容要求: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教学重点]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教学难点]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课时安排] 理论课: 3课时 实践课:1课时,交流课程学习收获。
(二)课程作业:
本课程按内容的逻辑结构分为五大知识模块: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问题。该部分为课程内容的总论(第1章)。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两个特殊内容。(第2、3、4章)
第三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第5、6、7章)
第四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第8章)
第五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环境和保证。(第9、10、11、12章)
根据每一知识模块的教学内容,完成书面作业1次。
另,完成假期社会实践报告1篇或《旗帜》相关视频观后感1篇。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将课堂讲授法、讨论式教学法、自主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网络教学法、阅读教材与看视频(录像)相结合的教学法等与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增强课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将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课堂讨论相结合,努力形成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局面;将课堂上教师对基本理论的讲授与课堂下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撰写小论文、参观考察并撰写调研报告相结合,努力使教育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针对本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强、时代感强等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全面地反映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着力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考核评价建议
本课程为考查科目。本课程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查,最终采用百分制计算成绩。
主要采取过程性考查与终结性考查相结合,注重对学生过程性学习的考查。
总评成绩=过程性考查占70 % + 终结性考查占30%。
(一)过程性考查=平时考查成绩70% + 阶段性考查30%。
1、平时考查成绩=课堂表现(含出勤、精神状态、互动等)30% + 课堂笔记10% + 单元作业30%(抽改2次)。
2、课程阶段性考查,以假期社会实践报告,或以阅读课外红色书籍、观看红色题材文献记录片(不少于5集)的读(观)后感。不得少于2000字。
(二)终结性考查30%。主要采取期末考试方式(开卷或闭卷)进行,如有特殊情况,也可以以包括小论文在内的期末大作业形式完成。
四、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选用与编写建议
教材:使用中央指定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
教学参考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系列参考书:——教师参考书、学生辅学读本、 疑难问题解析、 教学案例解解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五、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多媒体教室用于全程ppt教学和课程实践播放影视资料片。建立参观考察的实践基地。
从理论教学的特点及可操作性和效果性等方面考虑,实践性教学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有两种。一是社会实践活动,即学生亲身加入到现实社会生活中,直接通过看、听、行去体验和感受现实。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劳动、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都是比较好的形式。二是感知性实践,即并非亲身置于现实社会生活中,而是间接地通过听、看去感受现实。如观看生动而真实的影视资料。
六、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利用网络多媒体和图书报刊资料,开发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微课等教学视频。
第五部分 附录
本课程标准适用三明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起各专业,(除13护理、助产外)。
课程标准修订人:陈成吨
审核:吴子明
制定日期:2014年3月